通識課程:英文與數學閱讀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這門課開在八十七學年度第二學期,1999 年春季。 由英文系的林文淇教授 (當時是系主任) 和我合作。 每星期上課一次 (兩小時),由我們兩人輪流主講, 但是另一人在臺下負責提出問題、興起討論。 或者,也可以這樣說:抬頭唱反調、低頭吃便當。

【後記】林文淇教授後來成為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民國 109 年 1 月上任)。 當時我們合授一門課,即使兩位老師同時出席課堂,仍不准各獲兩鐘點,必須平分鐘點。 大約從民國 105 學年起,中央大學認可兩位或更多教授合授一門課時, 可以都獲得全部鐘點。[2021-12-25]

當時的這門課,還肩負另一個責任:「創意教學」的實驗。 什麼是創意教學,是要老師教得有創意?還是要學生學得有創意? 還是希望學生結業之後變得有創意? 什麼叫做「□得有創意」? 我不知道林教授那邊是怎麼想的,至於我這邊的答案是:不知道。

為了避免使用我不知道的詞句,所以我要避談「創意」兩個字。 以下,是我試圖在這門課裡傳達的訊息、 我企圖透過這門課在學生的認知上造成的影響:

所幸我們也不需要知道太多關於「創意」的事。 主持這項實驗計畫的王璨槐教授,弄來了一份「威廉斯創造力測驗」, 在開學之初,與期末,各做一次測驗。 可惜的是,我們雖有 60 名學生,但是期末那次測驗,沒遇到許多四年級的同學。 因此有效測驗只有 31 份。如果那些人也接受了測驗,我相信效果會更顯著。 因為,在班上,四年級學生的整體表現,明顯優於其他年齡層的同學。 這也符合了我個人一貫的偏見:

創造力建築於知識之上。尚未知道足夠多的事實,則沒有創造的本錢。

「威廉斯創造力測驗」的測量方向,可以分為以下幾項。

開放性   變通性   獨創性   好奇性   挑戰性
根據王教授的研究,這一個班的有效測驗中,顯著提升的項目,依序為
  1. 獨創性
  2. 開放性
  3. 挑戰性
與同期參與實驗的其他幾組課程比較,效果頗為顯著。 但是我個人並不十分明白這個測驗評分的涵義。 以身為教師的直覺來說,這門課的進行,出乎意料的好, 可以用 exciting 來形容在課堂上和學生互動的感覺, 也可以用 enjoy 來形容自己去講課的感覺。 顯然學生的興趣盎然,腦筋開始活躍,對知識、特別是整合看法的知識、 有了主動學習和探究的意願,都是明顯可見的。

[*] 手絹中的宇宙

這是我寫的一份讀書報告 (私人書評)。 也是這本書點燃了我要利用 Carroll 的創作來教書的想法。

[*] Carroll 的時代背景

介紹 Carroll 寫愛麗絲夢遊仙境的那十年間,英國的社會背景, 西方的攝影、美術、音樂、文學、科學、數學背景,以及整個世界的概況。

[*]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原版插圖

這些是 John Tenniel 為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繪製的原版插圖, 作為課堂上簡介這本故事書的「看圖說故事」用。

[*]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原版插圖

這些是 John Tenniel 為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繪製的原版插圖, 作為課堂上簡介這本故事書的「看圖說故事」用。

[*] 林文淇的愛麗絲網頁

林文淇教授為這門課準備的教材網頁。他和王鵬堯教授合作了一份故事接龍的網路軟體, 但是可能沒有公開在這份網頁上。

[*] 精彩片段回顧


Created: Apr 10, 2000
Last Revised: Sep 28, 2000
© Copyright 2000 Wei-Chang Shann

shann@math.n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