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數學老師的辯白

長久以來, 大學理工商學院的大一學生都必修微積分. 而微積分一直是由數學系的教師到各系去授課. 可以說, 微積分是數學系對全校提供的服務性課程. 但是, 最近我們受到一些責備, 接受服務的一方要求我們改變服務的方式或內容.

這是一個不一樣的時代了. 整個社會的每一個環節都在改變的時候, 教育環境當然也不能被豁免. 但是我們回頭想想, 教育事業一向就是服務業. 我們和其他的服務業不同的是, 我們有權力釐定自己所提供的服務內容與品質 (例如教材與教法的選擇), 評定受服務者是否有資格被服務 (例如大學聯考), 以及評定受服務者是否成功地接受了我們所提供的服務內容 (例如學期成績). 在我們的社會裡面, 尚未存在反方向的評定權力. 在今天這個社會環境下, 這個現象看起來是很不平等, 很不民主的. 於是我們可以理解, 受服務的大眾正汲汲於爭取他們的權力.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平等與民主的功能. 今天我們所享受的生活, 多半由它所賜. 但是不要忘了, 民主的成功, 奠基於一個假設: 參與決策的人民擁有充分而平等的資訊來源與知識水平, 提供他們作為判斷的依據. (世界上很多國家還無法符合這個假設, 這基本上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家的民主政治並不成功的原因.) 在教育這個課題上, 上述的假設是很難達成的. 因為這個課題所要討論的內容,

不平等. 假平等. 學院林立. 百分比. 追求卓越的本能和渴望.

但是, 改變是在所難免的. 在態度上, 我們已經可以感覺到, 一名教師不再能僅以他的職業就自動獲得別人的尊重. 在社會上, 我們一方面被要求融入人群, 一方面又被期望保持客觀和清醒. 人生總是充滿了矛盾; 但是我認為, 在一個所謂自由平等的環境中, 矛盾的存在更加明顯. 且假設我們有足夠的智慧在矛盾中尋求平衡的人生. 那麼, 以一名數學教師而言, 我們融入人群的那一部分, 就應該表現在教材與教法的現代性: 我們應當選擇現代化的題材, 佐以現代化的工具. 而我們客觀清醒的那一部分, 就應該表現在教材與教法的固有性: 面對外界各種不知其然的要求改變的聲浪, 我們自當有為有守. 因為只有我們自己才擁有足夠的學識, 用以判斷哪些是可以因時代而改變的技能, 而哪些是不隨時間而改變的恆久智慧.

數學老師所受到最多的不明究理的責難, 就是我們所教的東西「沒有用」. 所謂「沒有用」是應該界定範圍的: 究竟是在科學文明中沒有用, 在日常生活上沒有用, 在文化素養中沒有用, 還是在專業領域上沒有用? 我想, 即使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也不會認為數學在人類的科學文明上是沒有用的. 有人說數學是科學的皇后 (她的貞操不容懷疑), 有人說數學是科學的僕役. 說得不卑不亢吧, 數學至少是科學的語言. 語言是我們用以思維, 傳遞, 與記錄的媒介. 沒有了語言, 人類還能進行什麼智慧活動呢? 所以, 在這一方面, 我認為不需多費力氣為數學教育做任何辯解.

如果要說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用, 那麼什麼是有用的呢? 我可以大膽地宣稱, 所有我們在小學畢業以後從課堂中學習的知識, 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用的. (其實, 還有人做更大膽的宣稱.) 大部分人盲目地相信物理和生物學是比較「有用」的學科. 讓我們想想, 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 誰須要使用類似 F=ma 和 S=vt 這樣的物理定律來過日子? 誰在菜市場裡面須要將蔬果魚肉做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 誰又須要知道青蛙肝臟的位置? 因此, 我相信, 「日常生活中的沒有用」是高等教育內容的普遍現象. 那些只須要日常生活的知識的人, 只需要九年國民教育.

讓我們回顧一段中學國文課本裡面的詩經.

僇僇者莪 匪莪依蒿
哀哀父母 生我劬勞

前面說了一些辯白和理想,我們 (數學老師) 該怎麼做, 才能符合時代的發展、滿足社會的需求、又不失數學這個學門的本身立場呢? 我願意貢獻出個人反省所得的結果,分成以下幾個面向來闡述。

這個目標, 說起來簡單; 要怎麼做, 還不知道. 究竟單變數微積分, 在大學一年級的程度範圍內, 有多少可以分割的小課題, 有多少互相關聯的觀念, 要如何連結這些小課題? 這些都是尚未明朗的問題. 雖然超文系統可以用多維度的聯結關係來呈現知識, 但是時間總是單一維度的 (人一次只能讀一篇文件). 何況, 在複雜的網路中漫遊, 未必是有效的學習方式. 因此, 除了文件與關聯的設計之外, 電腦輔助工具的設計, 也成為一個重要而尚未有明確答案的課題.


Created: Apr 7, 1997
Last Revised: Apr 7, 1997
© Copyright 1997 Wei-Chang Shann 單維彰